股票配资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4)_奥斯汀_俄国_机枪

时间:2025-04-27 22:31 点击:85

股票配资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装甲车”现状概览(04)_奥斯汀_俄国_机枪

“奥斯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帝国军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装甲车,也是内战时期红军和白军使用最多的装甲车。五年间(1914年至1919年),共有四个批次、共计220辆轮式“奥斯汀”装甲车列装俄国帝国军队、白军和红军,此外还包括12辆轮式-履带式“奥斯汀-凯格雷斯”装甲车。

“奥斯汀”第一系列装甲车(共48辆)

战斗重量:5.3 吨

武器装备:2挺7.62毫米机枪

装甲厚度:4–7 毫米

发动机功率:30 马力

展开剩余92%

最高速度:50 公里/小时

乘员人数:4人

“奥斯汀”第一系列装甲车于1914年9月向英国“奥斯汀”公司订购。在1914年底,第一批24辆(共采购48辆)被编入8个机枪排。其余24辆在1915年初运抵俄国,并于当年编入新组建的部队,随后投入前线使用。

该型装甲车基于“奥斯汀”公司生产的一款六座轻型轿车底盘打造。车辆采用前置发动机舱、中部驾驶舱和尾部战斗舱的布局。车组成员包括指挥员、驾驶员和两名机枪手。

武器为两挺7.62毫米“马克沁”机枪,配备简易机械瞄具,安装在并列的两座旋转炮塔中。机枪配备弹药6,000发。然而,在第一系列“奥斯汀”上,由于驾驶舱顶部形状的限制,前方射击角度受限。在英国原装版本中,机枪未装配防护盾,因此枪管外壳易被子弹和弹片击穿,冷却水泄漏后导致机枪失去冷却能力。俄国方面对此进行了改进,给机枪配装了各式各样的装甲盾牌(各地修理厂各自设计形状)。

发动机为30马力汽油发动机。手动变速箱具备四前进挡、一倒挡。车辆配备钢板弹簧悬挂系统,车轮为木制结构,装有轮胎。根据俄国采购委员会的要求,供应俄国的“奥斯汀”装甲车配备了两种车轮:一种为常规充气轮胎,另一种为装有“缓冲带”的轮胎。后者为布料加强的凸点实心胎,英国人认为这种轮胎在崎岖路面更耐用。但俄国方面在1915年初对两种轮胎进行了实地测试,并用“古斯玛提克”(一种填充材料)代替压缩空气充入充气胎,这种材料在轮胎受损后能自动流出并凝固堵住破口。测试结果表明,填充“古斯玛提克”的充气胎比“缓冲带”轮胎更耐用可靠,因此在后续的采购中,不再订购配备缓冲带的轮胎。从1915年中期起,所有俄国装甲车的轮胎(除“普提洛夫-哈福”型,该型采用实心轮胎)均改为注入“古斯玛提克”(音译,推测为履带式填充材料或抗弹介质)。

装甲防护与改进

“奥斯汀”装甲车采用4、6、7毫米厚的装甲钢板,用铆钉固定在底盘框架上。但战斗中很快发现,这样的装甲厚度无法有效抵挡步枪弹,无法保护车组成员及关键系统。一个重大缺陷是指挥员和驾驶员只能在打开前装甲挡板时才能看到前方,这在战斗中极易被子弹和弹片击中。俄国方面对此进行改进,在前装甲板上切割出观察狭缝,显著提升了指挥和驾驶人员的安全性。

伊若尔工厂迅速对尚未出厂的车辆进行重新装甲;而前期已运往前线的车辆也陆续被召回彼得格勒进行升级(更换装甲板、轮胎填充“古斯玛提克”)。

到1915年5月,所有48辆第一系列“奥斯汀”已将原来的4毫米装甲板更换为伊若尔工厂生产的7毫米装甲板,驾驶舱也改装为6毫米装甲。此外,所有车辆的机枪侧面也增加了5毫米厚的装甲侧护板(俗称“面颊”)。

这些改进虽然提升了防护力,但也增加了战斗重量,导致速度下降,车辆底盘和差速器普遍出现变形下沉的现象。

“奥斯汀”装甲车(第二系列)——共60辆

战斗重量:5.2吨;武器装备:两挺7.62毫米机枪;装甲厚度:4–8毫米;发动机功率:50马力;最高时速:6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200公里;乘员:5人

1915年3月,俄国采购了第二批“奥斯汀”装甲车。在设计这一改进型号时,英国“奥斯汀”公司吸取了俄方在使用第一系列时发现的问题。因此,第二系列的装甲车基于该公司的一款1.5吨级卡车底盘,并配备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几乎所有关于“奥斯汀”的资料中都这样写;但M.V. 科洛米耶茨在《俄国装甲车实战》一书中指出,该公司并未生产卡车,所有装甲车实际上还是基于强化的轿车底盘)。除了底盘外,其总体结构布局保持不变:动力舱位于前部,驾驶舱在中部,战斗舱在尾部。

武器系统依旧是两挺“马克沁”机枪,但乘员增加为5人。尽管底盘经过加固,装甲厚度也增加至8毫米,提升了车辆的战斗性能,但第二系列仍然保留了许多第一系列的设计缺陷。

比如,战斗舱仍然狭窄,缺乏侧面观察装置,也没有储存备用轮胎的空间。与第一系列一样,车长和驾驶员在战斗中依然必须抬起前装甲板才能向前观察,这使他们暴露在子弹和弹片之下。在俄国,这块活动前装甲板被加厚,并增加了观察缝,以提高指挥员和驾驶员的生存率。

“奥斯汀”装甲车第一和第二系列共有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缺乏尾部的第二驾驶位,无法便捷地倒车。在俄国,机械化机枪排和后备装甲车连对第二系列车辆进行了改装,加装了尾部操控装置。为此,车辆尾部结构经过重新设计,并在不同工厂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尾门。

第二系列“奥斯汀”装甲车于1915年11月开始列装俄军,并与第一系列一道,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后来的俄国内战。其中个别车辆一直服役至1931年,仍在红军使用。

奥斯汀装甲车(第三批)——共60辆

战斗总重:5.3吨;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装甲厚度:7毫米;发动机功率:50马力;最高时速:50公里/小时;乘员:5人。

1916年,俄国从英国采购了60辆第三批奥斯汀装甲车,这一批车型在设计时吸取了前两批在实战中的经验教训。首批35辆于1917年4月运抵俄国,其余车辆则在当年夏季交付。由于“奥斯汀-3”出厂时已根据俄方的建议进行改进,无需再次加装装甲,因此到达后即被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并随后继续在内战中使用。这一系列装甲车主要服役于红军,但也有部分被白军获取。

“奥斯汀-3”的底盘通常被认为基于该公司1.5吨级货车(尽管也有说法称其底盘源于六座乘用车),其整体设计基本延续第二系列。然而,该型车采用了厚度不少于7毫米的垂直装甲,并且出厂时就已配置了尾部第二驾驶位置和方向盘。此外,英国工厂还首次在出厂时为机枪的水冷护套加装了装甲“面颊”防护罩,并为驾驶员和指挥员安装了带防弹玻璃的观察孔。每个炮塔还配备了可伸缩的灯具,可根据情况收纳进炮塔或伸出使用。

奥斯汀装甲车(俄式)——共52辆

战斗总重:5.2吨;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装甲厚度:7.5毫米;发动机功率:50马力;最高时速:50公里/小时;公路行驶续航:200公里;乘员:5人。

俄式奥斯汀装甲车,在文献中也常称为“奥斯汀-普提洛夫”(Austin-Putilovets),由彼得格勒的普提洛夫工厂基于自英国运来的奥斯汀汽车底盘制造(具体底盘可能为1.5吨货车或加固型乘用车,前文已有提及)。装甲设计方案早在1916年11月便由普提洛夫工厂提出。然而,由于首批底盘在1917年1月才到货,加之随后二月革命的爆发,整个1917年装甲车的生产几乎停滞。直到1918年3月,普提洛夫工厂才完成前两辆,9月底前又造出17辆。1919年再生产33辆,总产量达52辆。这些车辆全数装备红军,在讨伐尤登尼奇将军的军队和苏波战争中被广泛使用,一直服役至1930年代初。

该型装甲车延续了前几代的基本布局,但炮塔布置改为对角线式,而非横向排列。对角布置显著缩小了车体总宽度,是与英制“奥斯汀”系列的重要区别之一。另一个明显变化是采用双坡屋顶结构,防止弹壳卡在炮塔与车顶之间,造成炮塔卡死(这是英制车辆常见问题)。

所有车辆都配备了后部第二驾驶位,使装甲车能在战斗中迅速后撤,尤其适用于泥泞季节。车内装有防弹玻璃,每个炮塔也如第三系列英式“奥斯汀”一样配有可拆卸照明灯。

武装方面,装备两挺1910年式7.62毫米马克沁机枪,安装在可旋转的炮塔中,每个炮塔水平射界达280°。备弹为24条弹带(每挺12条),其中4条装填穿甲弹。机枪配有装甲“护颊”,冷却水套通过软管与安装在炮塔顶部的额外水箱相连。俄制奥斯汀的一个特色是:其炮塔使用了由普提洛夫工厂根据V.A.哈列茨基设计的专用机枪支架,使其具备打击低空空中目标的能力。

该车采用由伊若尔斯克工厂生产的7.5毫米轧制装甲板,能在55米距离上抵挡尖头步枪弹。为防止战斗中碎片或铁屑伤害乘员,驾驶舱和战斗舱内部都铺有呢料或薄毡。其发动机和行走系统与第二、第三批英制奥斯汀装甲车相同。

装甲车“奥斯汀-凯格雷斯”(共12辆)

战斗全重:5.8吨;乘员:5人;武装:2挺7.62毫米机枪;装甲厚度:7.5毫米;发动机功率:50马力;最高时速:25公里;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

“奥斯汀-凯格雷斯”装甲车于1919年6月底至1920年3月间在彼得格勒的普提洛夫工厂生产。首辆样车是以第三系列的“奥斯汀”装甲车为蓝本制作的,其余车辆则以“奥斯汀-普提洛夫型”为基础。两年的批量生产期间共制造了12辆装甲车(1919年和1920年各6辆),这些车辆积极参与了保卫彼得格勒抵御尤登尼奇将军进攻的战斗,以及随后发生的苏波战争。根据1931年3月1日的数据,苏联红军中仍有4辆该型装甲车在役。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该装甲车的底盘沿用了俄制“奥斯汀”中型两轮驱动装甲车,仅在驱动方式上有所不同:新车型将后桥改装为履带式驱动,而前桥依旧为轮式驱动。其武装和装甲防护则与原“奥斯汀”装甲车保持一致。

每侧的履带装置由带橡胶防滑胎面的橡胶布制成的履带组成,履带下配有四个成对布置的负重轮及两个主动轮。通过左右两侧的链条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至主动轮,链条张力和履带张力均通过螺旋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履带转向系统则保留了原底盘车辆的差速机构。

在车辆前轮的轮毂两侧对称安装了附加的小鼓轮,这些鼓轮在良好路面上不妨碍车辆行驶,而在松软地面上则可承担部分负载,防止前轮陷入。类似的鼓轮也安装在履带前后两端,帮助车辆越过战壕、沟渠等横向障碍。

由于采用了半履带式驱动系统股票配资条件,该装甲车相比原始车型重量增加了500公斤,最高速度下降至25公里/小时。但履带系统赋予了车辆更柔和的悬挂表现、更强的地形适应能力以及更安静的行驶特性。燃料箱容积为115升,使该车可达约100公里的续航能力。

发布于:黑龙江省
当前网址:http://www.xigangchepz.cn/qixingcelue/591458.html
tag:股票配资条件
发表评论 (85人查看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昵称: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股票配资平台|网上配资平台|配资炒股公司|七星策略 @2014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